导语:明日小年是“凶日”,今年小年牢记3个忌讳:1不空、2不欠、3不打。
“辞旧迎新小年忙,擦窗扫地净灶膛。送得灶王上天去,多多美言迎吉祥”。不知不觉,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。腊月廿三,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。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,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,也是春节的前奏,在小年这天,人们要祭灶、剪窗花、扫尘土、吃灶糖、煮汤圆等,这些小年的传统习俗均表达了人们对衣食有余、生活富足的追求和向往。

小年是什么日子?小年有什么说法?
明日小年是祭灶节

小年,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也被称为灶神节、祭灶节、小年下、小年节、谢灶等。小年是中国唯一一个南北地区日子不同的传统节日,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小年定为农历腊月二十三,而南方不少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。
明日腊月廿三,是北方小年。
古人认为,小年标志着旧年与新年的交替,所以又称为“交年”。
早在东汉时期,小年就已经很受重视了!东汉《四民月令》中记载:“腊明日更新,谓之小岁,进酒尊长,修贺君师。”到了宋代时期,小年已演变成俗。民间传说灶王爷会在小年这天上天汇报善恶,因此祭灶成了小年的主要活动之一。人们在祭灶时,会用糖瓜或糖饼粘住灶王爷的嘴,以期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祭灶节的习俗
小年的习俗活动有很多。俗话说:二十三,糖瓜粘。过小年时,人们会买糖瓜、关东糖、麻糖等供奉灶神,之后家人再分食灶糖。小年这天,要“送灶王爷上天”,所以北方还讲究吃饺子,取意于“送行饺子,迎风面”。在有些地方,祭灶时还会准备甘蔗和荸荠,甘蔗寓意“节节高”,荸荠则寓意“好运从头到尾”。
明日小年是“满日”
今年的腊月二十三小年又恰逢民间信仰中的“满日”,这个日子被认为是一个有诸多忌讳的日子,古人视其为“凶日”。
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,择吉是一种古老习俗,人们面对重大事件时,都要通过挑个日子来寻求良好的时机和环境,以便实现天时、地利与人和的融洽。
满日,则是源于十二建星这个择吉方法。建除十二星依次为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,世人称其为“十二建星”。
6686体育官网下载明天为何是满日?
以腊月为例,以丑日起建,寅日为除,卯日为满,以此类推……
明天小年,为甲辰年的腊月二十三,按天干地支来说,是丁丑月、辛卯日。所以说,明天是满日。
满日是好还是坏?
择吉口诀为:“建满平收黑,除危定执黄,成开皆可用,闭破不相当”。这天属于“黑道凶日”。
满,代表圆满、充足的意思,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好日子。满日通常与月亮的盈满状态有关,月亮的盈满象征着事物的顶点,而在自然界中,物极必反是规律,满日往往意味着接下来将是衰退或下降的阶段,因此要多加谨慎。
明天就是小年了,今年的小年是“凶日”,所以无论有空没空,都要牢记3个忌讳:1不空、2不欠、3不打,这里说的就是小年的讲究和禁忌。
小年1不空:米缸不能空
腊月二十三小年,因与灶王爷的传说紧密相连,故又称“祭灶节”。这天在人们看来是比较特殊且重要的日子,故这天会有很多禁忌,就比如:米缸不能空。
按旧俗,在小年这天,无论贫富,家家户户都尽量把米缸装得满满的,这象征着生活富裕、粮食满仓,寓意着新的一年衣食无忧、盆满钵满。
古人认为,如果小年这天米缸面缸空了,就说明新年的日子不好过,甚至会有贫穷和饥饿的情况发生。别说大户人家,即便日子不富裕的人家也会努力在小年前把家中的米缸装满,希望能过个好年。这个老规矩体现了人们对过去一年辛勤劳动的肯定,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。
从现实的角度来说,小年前的确要检查一下自家的粮食储备,过年来家里拜年吃饭的人多,准备的食材要充裕,以免出现饭不够吃的尴尬。可见,小年米缸不能空的忌讳是老祖宗生活智慧的体现。
小年2不欠:不欠账
老话说“小年赊账欠一年”。过了小年就是年,小年这天赊账有欠帐一年的意味。常听老人们说:“新年托旧账,必定不来财。”“欠账还清,新年好过。”这都是告诫人们,如果有欠账,要赶在小年前给人家归还上,这样新年才能轻装上阵。
有道是: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。还上账心里也就踏实了,内心会感到安宁和轻松,能过个好年,心态也会随之改善,能够更加自信和轻松地面对来年的生活和工作。
小年3不打:不打碎东西
过小年时,咱们要牢记的忌讳还有一个:腊月二十三不能打碎东西。
在传统文化中,小年当天打碎东西被认为是不吉利的,所以老祖宗会提醒后人,小年这天别管多忙,都不要毛手毛脚,或是负气而打碎东西。
虽然,事实上并非真的会因为打碎一个物品就会霉运连连,但不得不说,过年嘛,人人都想圆满顺遂,平安吉祥。不管怎么说,打碎物品都是件让人闹心的事,这会从心理层面上给人一种不好的暗示,影响心情。
提醒您,如果小年这天真的不小心打破了东西,也别慌,赶紧说上一句:岁岁平安!或是落地开,花富贵荣华!
总结:明天就是小年了,按民间信仰推算,今年的小年是“凶日”,提醒大家要记得3个忌讳:1不空、2不欠、3不打,老传统别丢了。
以上提到的这些有关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传统民俗和小年的禁忌,您都记住了吗?传统民俗是古人对自然规律长期观察并加以总结的成果。遵循习俗,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表达对古人智慧的尊崇。对自然有敬畏,对生活有期盼,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即使您百无禁忌,也请用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些民俗传统文化,您同意吗?明日农历小年,祝看完文章点赞、转发、评论的朋友:人间逢小年,所求皆如愿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