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  • Home
  • 河南郏县:“活水文章”润泽乡村振兴沃土

河南郏县:“活水文章”润泽乡村振兴沃土

2025-03-21 22:32:27 26


顶端新闻记者 孙超 通讯员 杜冠甲 李繁森

近日,走进郏县堂街镇临沣寨,只见小河潺潺、廊桥横跨,两岸绿树成荫、花香四溢。古朴石寨与九座拱桥相映成趣,游客们驻足拍照、品尝着当地特色小吃,欢声笑语中尽显乡村新活力。这幅山水相依的田园画卷,正是郏县通过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庞大工程:突破水资源“瓶颈”

曾经,水资源短缺是郏县发展的“瓶颈”。2021年,郏县迎来发展契机,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,该县累计投资4.75亿元(概算设计批复投资),对121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进行治理,惠及3个乡镇65个村、10余万人口。

河南郏县:“活水文章”润泽乡村振兴沃土

如此庞大的工程,郏县县委书记、县长亲自挂帅指挥。工程团队深入杨柳河、运粮河等荒芜河道,开展清障疏浚工作,重建桥梁、新建气盾坝,将昔日荒滩变为生态长廊。

科学布局:铸就生态绿色长廊
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郏县始终秉持科学规划、精心布局的理念,以水系连通为核心,全力促进水网循环。其中,昭灌北二干七支渠延伸入郏工程堪称点睛之笔。12座桥梁横跨碧波之上,4座气盾坝精准调节水流,14处景观节点串起田园风光,让沿河村庄实现了以水绕村、以水靓村、以水活村的美好愿景。

郏县水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伟介绍,目前郏县已形成“五横十三纵”全域水网,真正实现了调水、蓄水、用水、节水的良性循环。

眼下正值春管小麦、灌溉的关键时期,在郏县薛店镇唐村农田里,种粮大户唐朝锋正在进行灌溉作业。他感慨地说:“以前浇地全部靠肩挑水,既费水又费力。现在河道里常年有水,种粮再也不用‘看天吃饭’了。”唐朝锋的话,正是郏县2024年10月启动的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行动成效的生动体现。

据悉,针对农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该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,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的优势,以“沟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为目标,通过“三沟四渠”系统治理,推进沟渠连通整治工作。截至目前,累计摸排“三沟四渠”600公里,需连通整治258公里,已完成146公里,整治坑塘55座,新建和整修溢流堰120座,畅通了水网“微循环”。

经济引擎:激活乡村发展活力

水系连通工程不仅改善了郏县的生态环境,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。临沣寨的蜕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。曾经脏乱差的石寨,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景点,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,旅游业收入增长5倍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产业蓬勃发展。

临沣寨村支书赵松涛感慨地说:“水系连通工程让临沣寨重焕生机,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,还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,家门口变得热闹起来。”

同样,李口镇小昝庄村也因水系连通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该村采用“党支部 + 公司 + 合作社 + 农户”模式,依托稳定的灌溉条件和湿润的小气候环境,建成了占地80余亩、拥有18座连体大棚的小昝庄村特色果蔬园区,常年种植彩虹西瓜、白玉蜜瓜等高附加值品种。

此外,小昝庄村还通过与山东寿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,建立了电商直播团队,实现了规模化种植、科学化管理、订单化销售,形成了“李口红”“中豫裕农”等特色品牌。2023—2024 年,该村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突破100万元,带动600余人次就近务工,年人均增收2500元。

村支书昝付营说:“水系连通不仅解决了灌溉难题,还让返乡创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。我们将与周边白龙庙、王辛庄等村携手打造‘四园区一中心’产业体系,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。”

此外,水系连通工程吸引了众多产业项目落地。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平顶山瑞宝红牛公司等项目的实施,为郏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。目前,郏县基本实现了以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存栏10万头、烟叶10万亩、特色果蔬菌10万亩、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、增加群众收入10亿元的宏伟目标,这正是郏县以水为基、因地制宜兴产业的生动实践。

荣誉典范:探索乡村建设新路径

郏县以水为基,蹚出浅山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新路,先后获评“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”“河南省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”等称号。

平顶山市委常委、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表示:“我们将持续推进县级现代水网规划建设,加强省、市级水系综合整治,以水安民、兴业、靓村、富民,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,打造全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与幸福河湖建设的郏县模式。”

发表评论